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主题展开探讨的“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上,“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之一。
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论坛多场平行研讨会和专场记者会上,国内外知名专家、业界人士等聚焦这个话题,分享各自领域的实践、观察与思考。
黄奇帆:读懂“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论坛举行的午餐演讲活动上,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发表主题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的致辞。
他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我们等不得也急不得,必须脚踏实地,行稳致远。”
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布置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上这五个方面,是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性支撑,是我们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选择。”黄奇帆说。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理解“高水平”? 黄奇帆认为,高水平的核心是要处理好两类问题,分别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有与民营的关系,进而放大中国作为超大规模单一市场的优势和红利。
其中,就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基础制度的完善,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进而持续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重心,制造业是关键一环。黄奇帆认为,相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制造业占比不宜过低,不能低于25%,再加上采矿业、电热气水和建筑业,整个第二产业在2035年前应该保持在35%以上。而与制造业关联的研发开发、品牌设计、供应链物流、产业链金融、检验检测以及售后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要由现在的20%-30%逐步提升到50%-60%。“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如能使研发投入超过制造业产值的3%-4%、‘0到1’的基础研究投入占总研发投入的20%以上、制造业独角兽企业占资本市场市值的30%以上,将是制造强国的标志现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黄奇帆认为抓住两个重点: 一是将农业这个第一产业打造成“第六产业”。所谓第六产业,就是按“1+2+3”的思路,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来赋能第一产业,形成从“田园”到“餐桌”的高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困守在农业领域、就农业谈农业是没有出路的。出路在于要发展农业深加工业、涉农服务业。”同时,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黄奇帆分享了他的预测。“如果说过去300年的现代化是海洋贸易、海权经济、海港城市独大的现代化,那么在‘一带一路’带动下将形成海洋贸易与陆路贸易、海权经济与陆权经济、海港城市与陆港城市比翼齐飞的现代化新路径新版图。”他预计,中国与世界每年有6万多亿美元的货物进出口贸易,今后可能近2万亿美元的货物由陆路运输来实现。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新的动力源。中国的城市群都市圈将呈现由海港城市和陆港城市共同驱动形成的新格局。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黄奇帆谈到五个重点:以推动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贯通内外循环;以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为重点建设贸易强国;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全域全方位对外开放;实施“自贸港+自贸试验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战略;以“人民币国际化+高质量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
尚福林: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在“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的“全球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研讨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一方面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平衡好支持短期经济舒困和保持长期适度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关注宏观政策调整对金融市场以及微观主体的影响。
要持续加强金融监管。“以此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完善全流程的审慎监管,强化机构监管,健全协同高效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和处置机制,提高监管的效能和统筹协调能力。”同时,要及时阻断风险的传播蔓延,对暴露的金融风险要快速应对,果断处置。
要不断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持续优化金融体系结构,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改善融资结构,增加资本的供给,主动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加快全方位高水平的制度性开放。
要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立足实体经济的需要,发挥不同类型机构优势,对接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
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前瞻性地应对信贷资产质量裂变的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做好影子银行、房地产融资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的处置工作。同时,针对市场风险,加强资产负债和流动性管理,做好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强化底线思维,完善应对管理预案与处置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和行业保障基金风险处置平台的作用,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白鹤祥:与时俱进加强公众金融风险教育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白鹤祥认为,必须进一步与时俱进加强和改进社会公众金融风险的教育。
他表示,要落实好“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原则,从卖者的角度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推动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好适当性义务,将适当的金融产品提供给适当的投资人、投保人和存款人,充分履行风险告知的责任,做好信息披露,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在卖者尽责的前提下,投资者对自身的投资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承担最终的收益和风险,这就要求社会公众在投资决策前要考虑各种风险因素,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
“开展公众金融风险教育,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没有‘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产品,预期‘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所谓‘保本高收益’本质上就是诈骗。”白鹤祥说。
郑永年: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实现高质量发展
“什么叫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追求能增加国民财富的GDP增长,不是单纯的GDP增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说道。
他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少部分人富裕的现代化,而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追求的不是单纯的GDP增长,而是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的GDP增长。老百姓更关注的是自己生活有没有改善,医疗、教育、住房这些社会保障有没有切实的提升。“现在,中国的一些村民都能拥有两部手机。中国式现代化是要让技术应用使老百姓产生获得感。”他说。
郑永年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跨越“中等技术陷阱”。
何为“中等技术陷阱”?郑永年认为,发展中国家凭借低成本优势承接发达国家成熟产业的产能转移,但长期看,由于跨国公司始终将核心技术保留在母国,仅将成熟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旦成熟技术转移的红利被收割完毕,而发展中国家本土的企业又不能成功打开技术赶超的空间,其经济增长就会进入长期相对停滞的状态。
目前从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角度看,中国还处于中等技术水平。“假设我们现在的中等技术水平大概在4到7级,下一步就是要在应用技术上再进一步,做到8到10级,同时又要努力实现0到1的突破。”他强调。
胡祖六:中国高质量发展侧重点是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持续推动低碳环保尽早达到净零排目标。” 在“新发展格局与全球经济平衡协调包容发展”平行研讨会上,春华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胡祖六表示,应充分发挥中国在应对气候危机中的领头羊作用,“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投资已经领先世界”。
近些年来,中国正从低成本、低端制造业逐渐转变为日益先进的创新驱动型经济体。胡祖六看到,中国高质量发展侧重点是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研发上,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学术产出方面,都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他表示,自己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前景。
张卓平:统一大市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统一大市场让中国能够以更加平衡的、可持续的方式引领经济成长,促进高质量发展,并帮助政府建立一个高效的市场体系。”太古(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张卓平认为,以规则为基础的统一市场,应该消除保护主义,规范市场机构,统一监管规则,确保所有商业实体享有平等待遇和市场准入。
太古(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涵盖了物业管理、航空公司、饮料食品等领域。“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鼓舞人心。未来,中国经济将继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张卓平表示,随着中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太古(中国)有限公司业务也将从更加统一的市场中获得显著的收益。
来源:广州日报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