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召开2023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白皮书(2020-2022年)》,并公布10个典型案例,其中就包含会员预付式消费、网络平台消费欺诈、无证医美欺诈等典型案例。面对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到底应该如何避坑,保障自己的权益。3月14日,记者采访了天心区法院相关负责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健身房“跑路”,市民把健身房告上法庭
2019年7月,住在天心区的侯女士在天心区某健身公司办理了一张2028元的健身卡,有效期为28个月,当时签订的协议上约定“不退不转”。当日,侯女士还花费5000元买了25节常规私教课,有效期和门店与健身卡一致,到2021年12月。
因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4月,该健身公司门店搬迁至健身场地更小的新址。2020年11月30日,该健身公司停止经营;2022年1月22日,该健身公司注销。侯女士说,自己在健身房迁址、公司注销清算时均未收到通知,且迁址前后健身房器材、规模差距较大,服务质量下降,仍余近20节私教课未使用。侯女士把该健身公司的股东王某某、江某告上了法庭,起诉要求王某某、江某退还剩余未使用的健身会员费用及私教课程费用。
法院经审理认为,该健身公司未能依合同约定提供与合同对价一致的完整服务,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健身公司进行了注销登记,但未在法定期限内书面通知债权人侯女士进行债权申报,王某某、江某作为某健身公司解散之时的清算组成员,应当在其出资范围内对侯某的债权承担赔偿责任。经法院判决,侯女士获得了5000元赔偿。
5种方式预防预付式消费风险
预付式消费在教育、美容、健身、餐饮等服务行业广泛使用,这种消费模式在给消费者带来便捷、促进消费的同时,背后也蕴藏较大风险,带来大量消费纠纷。
天心区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谭小松介绍,预付式的消费主要就是消费者享受商品或者服务之前,通过先支付金额的方式来进行消费,但是预付式的消费同时存在很大的风险。往往有些商家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向消费者退还剩余的款项,导致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侵害
“预付式的消费方式,我们建议消费者采用5种方式来预防风险。”谭小松说,首先就是要慎重选择,通常如果要进行预付式的消费,就尽量选择一些信誉好、经济状况良好的商家。其次,签约的时候要谨慎,要特别仔细看相关的条款,尤其是涉及到一些不合理条款的时候,要勇敢的拒绝。第三个方面要理性的消费,不要因为贪图一些优惠,忽视一些潜在的风险,预付的金额尽量不要过大。
消费者自身也要及时关注,可以通过网络,甚至添加员工、教练的微信加强沟通,及时去发现潜在的风险苗头。最后就是要及时维权,一旦权益受到损害,及时向行政部门寻求帮助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潇湘晨报记者黎棠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标签: